【中国青年报】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“她”力量

2022-03-09

     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3月8日电(梁瑶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林洁)今天是“三八妇女节”,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女性医护工作者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。他们当中,有荣获“南丁格尔奖”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的抗疫医护,有将无痛分娩技术和远程胎监技术送到基层的妇产科医生,有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医者之师……每一天,都在展示医疗界的“她”力量。

 

成守珍

 

       3月1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刚刚获得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荣誉称号。成守珍从事护理事业40多年,多次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和援疆援藏工作。2020年2月,成守珍带领131名队员驰援武汉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。同年5月,她再次肩负重托远赴塞尔维亚,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智慧,获塞尔维亚国防部最高荣誉勋章。成守珍说,“我希望能把40多年的经验与知识传给更多的年轻人,让更多护士变得更加优秀,在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照顾。”

       来自急诊内科的叶子医生,扎根临床和教学事业。教学上,叶子作为课程负责人,和同在急诊科工作的丈夫共同为学生开设了通识教育课《急诊风险与快速诊断思维》《医者的品质与温度》。2021年,叶子获得中山大学教师教学竞赛通识组特等奖;其科室获得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”。

       “我设定的课程目标,是在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的过渡阶段,让医学生尽早体验真实的急诊临床情境,培养学生专业的急救技能、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意识。”叶子说。

       从医18年的陈子怡多年来一直关注癫痫患者的妊娠问题,她协助完善的妊娠风险评估与监测系统,助力80多名癫痫患者顺利生产。在疫情期间,陈子怡负责癫痫患者的慢性病管理,参与并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。她说,“其实癫痫女性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调药,并进行密切监控,有相当大比例可以顺利生育健康的宝宝。”

 

陈子怡

 

      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易慧,曾作为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的第一批医疗队队员,在除夕夜逆行出征。易慧说:“十五六年的ICU工作中,打动我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成就感,还有患者家属对亲人生命的守护和在生死面前对医生的信任。”易慧曾治疗过一名从广东湛江转诊而来患者——20多岁的“线粒体肌病”感染性休克患者,在家属的坚持和信任下,易慧和团队查明情况并控制住感染,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。

       帮扶广东肇庆市封开县的妇产科医生陈海天,在为期一年的工作中,开展系列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,在带教工作中“变输血为造血”。陈海天深入乡镇,义诊派药;开设不限号“专家门诊”,曾在危急情况下抢救一位胎盘植入、产后大出血的产妇,挽救其生命。返穗后,陈海天申请国家基金,帮助封开县开展免费的远程胎心监测。

 

陈海天

 

       血液内科的苏畅参与援疆医疗建设,2020年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。苏畅带领团队建立系统化制度,积极参与医院各类医疗活动,主导编写当地村医“口袋书”,助力南疆医疗事业发展。

 

 

报道链接:https://s.cyol.com/articles/2022-03/08/content_1QjvKGsW.html?gid=28DgnKrx

报道时间:2022-03-08